偷偷色噜狠狠狠狠的777米奇,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网站,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科學研究
科技獎勵
國家級
序號項目名稱完成人獎勵名稱等級年度
1建筑結(jié)構(gòu)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理論、方法及應用謝禮立、翟長海、馬玉宏、鄭文忠、徐龍軍、婁    宇、孫景江、馮   遠、胡進軍、李   爽、韓    淼、李亞琦、公茂盛、楊永強、周寶峰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2015
2大型復雜結(jié)構(gòu)在線混合試驗關鍵技術與應用王   濤、潘   鵬、聶   鑫、張令心、陶慕軒、戴君武、曲   哲、紀曉東、周惠蒙、鄧開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2016
3低頻及超低頻工程防災檢測儀器和測試技術研究楊學山、黃振平、黃浩華、程建偉、馬樹林、董    玲、王紹榮、高   峰、韓   煒、侯興民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2004
4城市現(xiàn)有房屋震害預測智能輔助決策系統(tǒng)楊玉成、王治山、楊雅玲、楊   柳、李大華、趙宗瑜、呂秉志、鄭    鵠、彭亞忻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1995
5近場地震動工程預測的基礎研究(非均勻介質(zhì)中地震波動的研究)廖振鵬、楊柏坡、劉晶波、袁一凡、劉曾武、孫平善、李小軍、魏   穎、王自法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1992
6唐山大地震震害的調(diào)查研究劉恢先、呂敏申、何度心、李文俊、蔣莼秋、章在墉、謝君斐、鐘益村、喻純誠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1989
7大連市地震小區(qū)劃廖振鵬、田啟文、張鴻生、石兆吉、首培烋、李大華、孫平善、劉曾武、陳達生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1989
8場地條件對震害和地震動的影響胡聿賢、孫平善、章在墉、周錫元、陳達生、張繼棟、田啟文、黃世德、蘇永壽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1988
9渤海油田三個場址地震危險性分析及地震動估計胡聿賢、時振梁、馮啟民等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1985
10液化危害性分析謝君斐、石兆吉、郁壽松、豐萬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1991
11SCQ-1型數(shù)字磁帶強震加速度系統(tǒng)徐曾標、孫桂綿、王家行、李忠良、于海力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1990
12磚結(jié)構(gòu)房屋破壞倒塌機理與抗倒措施研究夏敬謙、丁世文、黃泉生、張培珍、任維平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1990
13地震作用下砂土及輕亞粘土液化的預測劉  穎、謝君斐、石兆吉、郁壽松、何啟智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1988
14豫北安陽小區(qū)現(xiàn)有房屋(多層磚房)震害預測楊玉成、楊  柳、高云學、楊雅玲、郁壽松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1987
省部級
序號項目名稱完成人獎勵名稱等級年度
1中國大陸城市與區(qū)域地震災害空間展布、損失評估方法及應用孫柏濤、張桂欣、陳相兆、陳洪富、閆培雷、孫夢涵、姚新強、張   磊、王明振、孫得璋、王  旭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2019
2建筑結(jié)構(gòu)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理論研究及規(guī)范編制謝禮立、翟長海、鄭文忠、張敏政、胡進軍、王煥定、張令心、孫景江、趙   直、徐龍軍、周   威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2014
3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防標準研究謝禮立、翟長海、馬玉宏、張曉志、陶夏新、胡進軍、于海英、李亞琪、公茂盛、劉曾武、張風華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2005
4大跨空間結(jié)構(gòu)強震損傷演化機理及抗震性能提升關鍵技術聶桂波、支旭東、劉   坤、戴君武、王多智、孫夢涵、馬加路、張辰嘯、楊豐源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2017
5活斷層上強烈地震引起的地震動和地表破裂陶夏新、趙紀生、周正華、王海云、張冬麗、師黎靜、陶正如、孫曉丹、劉海明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2009
6半空間彈性波散射理論研究袁曉銘、廖振鵬、門福錄、李雨潤、孫  銳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2007
7工程結(jié)構(gòu)上界地震力理論及其應用王前信、柳春光、張艷紅、陸   鳴、洪   峰、孫景江、屈鐵軍、王珞珈、焦雙健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2001
8高烈度區(qū)多高層結(jié)構(gòu)抗震性能評估與提升技術聶桂波、杜   軻、戴君武、孫夢涵、李   輝、白久林、王宇航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20
9土層液化與地震動關聯(lián)理論及分析方法孫   銳、李兆焱、汪云龍、陳龍偉、王永志、陳卓識、袁曉銘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17
10汶川大地震場地液化新發(fā)現(xiàn)及礫性土液化預測方法袁曉銘、曹振中、陳龍偉、李兆焱、王維銘、孫   銳、王永志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16
11基于工程地震風險評估的防震減災金融手段陶正如、陶夏新、金  波、李  萍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13
12高層建筑和構(gòu)筑物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孫景江、張令心、唐玉紅、孟慶利、裴  強、江近仁、丁世文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08
13橋梁性能檢測系統(tǒng)研究楊學山、侯興民、黃振平、韓  煒、廖振鵬、楊巧玉、高   峰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06
14地震地表斷裂及其對地下管道影響的實驗和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郭恩棟、馮啟民、薄景山、高惠瑛、邵廣彪、洪  峰、馬正茂、蔡曉悅、宋銀美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04
15建筑結(jié)構(gòu)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研究張令心、孫景江、江近仁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2002
16地震現(xiàn)場調(diào)查評估工作技術標準體系構(gòu)建及應用孫柏濤、戴君武、郭恩棟、張令心、楊國賓、林均岐、孫景江、陳洪富、袁一凡、楊玉成、溫增平、張敬軍、劉潔平、張桂欣、王艷茹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一等2018
17大型復雜工程子結(jié)構(gòu)混合試驗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王   濤、潘    鵬、郭   迅、曲   哲、張令心、王東明、毛晨曦、周惠蒙、滕   睿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一等2015
18基于汶川地震的液化新認識及礫質(zhì)土液化判別方法袁曉銘、曹振中、孫   銳、陳龍偉、李兆焱、王永志、汪云龍、陳卓識、王維銘、董   林、孟上九、孟凡超、張建毅、蔡曉光、付海清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一等2014
19土體動力特性試驗及場地地震反應分析理論研究李小軍、陳國興、趙成剛、劉啟方、李偉華、王炳輝、李亞琦、唐   暉、榮棉水、王子輝、莊海洋、董   俊、劉雪珠、張    倩、王    磊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2008
20近場波動數(shù)值模擬及其應用廖振鵬、丁海平、周正華、景立平、李山有、韓   煒、侯興民、陳少林、崔建文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2002
21我國城市防震減災示范研究馮啟民、成小平、楊亞弟、趙振東、袁一凡、李誼瑞、聶永安、曲國勝、廖   旭、李志強、呂紅山、朱煌武、王方健、柔  潔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2001
22飽水地層中的波傳播與土壤地震液化理論門福錄、崔   杰、景立平、袁曉銘、陳文化、王德潤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一等1999
23核電廠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研究和編制胡聿賢、莊紀良、王前信、林  皋、江近仁、謝君斐、陳厚群、何德煒、王傳志、黃經(jīng)紹、田勝清、門福錄、高文道、時振梁、高光伊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一等1999
24唐山大地震震害的調(diào)查研究劉恢先、呂敏申、何度心、李文俊、蔣莼秋、章在墉、謝君斐、鐘益村、喻純誠、陳達生、高云學、廖蜀樵、許鳳云、汪聞韶、龔永松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一等1988
25結(jié)構(gòu)與介質(zhì)分析的半解析元法曹志遠、翟   桐、張躍勤、曲傳軍、熊建國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一等1986
26場地條件對震害和地震動的影響胡聿賢、孫平善、章在墉、周錫元、陳達生、張繼棟、田啟文、黃世德、蘇永壽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一等1986
27館藏文物減隔震防護技術研發(fā)與應用

戴君武、溫留漢?黑沙、楊永強、柏   文、

周   云、鄒   爽、孫得璋、劉彥輝、聶桂波

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學成果獎二等2021
28建筑結(jié)構(gòu)地震損傷機制控制關鍵技術研究曲   哲、紀曉東、侯和濤、林旭川、王嘯霆、朱柏潔、張令心、王  濤、郭華東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學成果獎二等2021
29地震轉(zhuǎn)動傳感器及其校準設備研究楊學山、高   峰、王   雷、楊巧玉、孫志遠、楊立志、佘天莉、婁良瓊、尚帥錕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學成果獎二等2021
30液化場地反應譜及實時識別理論與方法袁曉銘、孫   銳、陳龍偉、汪云龍、陳卓識、李兆焱、王永志、李瑞山、李程程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二等2016
31工程場地條件的地脈動研究陶夏新、師黎靜、董連成、郭明珠、陶正如、陳學良、劉曾武、趙紀生、周正華 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9
32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抗震性能研究夏敬謙、熊立紅、張毅斌、蔡賢輝、熊朝暉、張前國、丁世文、黃泉生、鄔瑞鋒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8
33建筑工程抗震性態(tài)設計通則謝禮立、王亞勇、江近仁、尹之潛、謝君斐、張敏政、張耀春、劉曾武、張克緒 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7
34巖土動力性能及與地震動關系研究袁曉銘、孫   銳、孫   靜、孟上九、石兆吉、曹振中、劉曉健、孟凡超、李雨潤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7
35非發(fā)震斷層對地震動影響分析方法的研究周正華、李山有、溫瑞智、趙紀生、劉啟方、孫平善、楊柏坡、賈相玉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6
36活斷層上強烈地震引起的地震動和地表破裂陶夏新、趙紀生、周正華、王海云、王國新、張冬麗、耿淑偉、師黎靜、陶正如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6
37結(jié)構(gòu)抗震分析方法及有關阻尼問題研究朱鏡清、朱   敏、蔣立志、王珊珊、朱曉力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5
38建(構(gòu))筑物抗震性能及反應分析方法若干研究孫景江、張令心、江近仁、丁世文、陸欽年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5
39基于性態(tài)設計的工程抗震設防標準謝禮立、馬玉宏、翟長海、張曉志、陶夏新、于海英、李亞琪、公茂盛、張風華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4
40地震致災過程的應急評估方法研究趙振東、林均岐、郭恩棟、聶高眾、王曉青、單新建、任愛珠、鐘江榮、余世舟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4
41地震下土體大變形理論及其應用研究袁曉銘、孟上九、孫   銳、石兆吉、李雨潤、孫  靜、蔡曉光、鄭志華、張志毅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4
42低頻及超低頻工程振動測量儀器和測試技術研究楊學山、黃振平、黃浩華、程建偉、馬樹林、董   玲、王紹榮、高  峰、韓  煒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3
43強震臺網(wǎng)的建設與管理章文波、李沙白、周雍年、吳惟廉、任增云、于書勤、史令希、王鐵華、趙素芳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3
44地震地表斷裂及其對地下管道影響的實驗和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郭恩棟、馮啟民、薄景山、高惠瑛、邵廣彪、洪   峰、馬正茂、蔡曉悅、宋銀美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3
45建筑結(jié)構(gòu)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研究張令心、孫景江、江近仁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2
46工程結(jié)構(gòu)上界地震力理論及其應用王前信、柳春光、張艷紅、陸   鳴、洪   峰、孫景江、屈鐵軍、王珞珈、焦雙健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2001
47大城市地震災害損失預測及減災對策研究尹之潛、胡聿賢、趙振東、陳漢堯、程家喻、林均岐、孫柏濤、何   楊、章淮魯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9
48基于GIS和AI的地震危險性分析和信息系統(tǒng)謝禮立、陶夏新、左惠強、溫瑞智、張明宇、周正華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9
49北京強震觀測中心的強震觀測臺網(wǎng)李沙白、于書勤、吳維廉、任增云、章文波、杜美琪、趙素芳、王鐵華、史令希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7
50SLJ-100型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計王家行、胡振榮、呂尊子、宋銀美、杜美琪、陳惠民、李國忠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7
51不規(guī)則和非均勻區(qū)域彈性波散射解析研究袁曉銘、廖振鵬、門福錄、孫  銳、鄭志華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6
52二維顯式有限元波動程序包及其在復雜場地影響研究中的應用楊柏坡、陳慶彬、袁一凡、孫平善、廖振鵬、劉晶波、李小軍、王奇萍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5
53地震災害損失預測及減輕災害對策的經(jīng)濟效益分析方法尹之潛、李樹楨、楊淑文、趙  直、賈相玉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4
54城市現(xiàn)有房屋震害預測智能輔助決策系統(tǒng)楊玉成、王治山、楊雅玲、楊   柳、李大華、趙宗瑜、呂秉志、鄭  鵠、彭亞忻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3
55891型測振儀楊學山、黃浩華、黃振平、王紹榮、韓玉玖、王友琴、劉盤珍、劉長有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2
56人員掩蔽工程結(jié)構(gòu)安全問題研究熊建國、高偉建、丁兆奎、龔振鵬、沈慶良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2
57近場地震動工程預測的基礎研究(非均勻介質(zhì)中地震波動的研究)廖振鵬、楊柏坡、劉晶波、袁一凡、劉曾武、孫平善、李小軍、魏  穎、王自法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1
58液化危害性分析謝君斐、石兆吉、郁壽松、豐萬玲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90
59SCQ-1型數(shù)字磁帶強震加速度系統(tǒng)徐曾標、孫桂綿、王家行、李忠良、于海力、高學偉、袁純弟、劉長江、謝  力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89
60磚結(jié)構(gòu)房屋破壞倒塌機理與抗倒措施研究夏敬謙、丁世文、黃泉生、張培珍、任維平、周四駿、李桂榮、連志勤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89
61抗震設計概率基礎研究胡聿賢、江近仁、章在墉、陳達生、夏敬謙、陸欽年、陶夏新、張敏政、孫景江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88
62大連市地震小區(qū)劃廖振鵬、田啟文、張鴻生、石兆吉、首培烋、李大華、孫平善、劉曾武、陳達生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88
63地震作用下砂土及輕亞粘土液化的預測劉  穎、謝君斐、石兆吉、郁壽松、何啟智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87
64中頻振動標準裝置謝光華、舒毓龍、孫躍東、孫   福、白樹津、汪永安、白玉林、辛殿樞、田惠蘭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86
65豫北安陽小區(qū)現(xiàn)有房屋(多層磚房)震害預測楊玉成、楊  柳、高云學、楊雅玲、郁壽松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1986
66結(jié)構(gòu)振動的輸入反演計算方法胡聿賢、朱鏡清、朱  莉、胡  勇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5
67SDZ-1雙向電磁式振動三軸儀何啟智、王德潤、張占吉、劉  信、張志毅、馬興利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68多層磚房抗震研究楊玉成、楊  柳、高云學、朱玉蓮、楊雅玲、石兆吉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69強震觀測及其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郭玉學、彭克中、謝禮立、于雙久、李沙白、胡成祥、周雍年、錢渠炕、于書勤、王鐵華、宋阿增、賈相玉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0《中國地震烈度表(1978)》劉恢先、盧榮儉、陳達生、宋雅桐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1《海城地震震害》王孝信、門福錄、劉恢先、胡聿賢、章在墉、郭玉學、朱海之、劉  穎、白雪松、陳懋恭、王志勇、佘季安、肖光先、許寒波、項忠權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2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反應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尹之潛、李樹楨、肖光先、程志萍、李玉寶、李福成、張長禮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3地基與土壩的抗震研究謝君斐、張克緒、劉  穎等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4帶填充墻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的抗震問題尹之潛、李樹楨、彭克中、宋龍伯、白春章、宋壽南、王云劍、劉文斌、程志萍、張培珍、楊桂珍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5高爐抗震分析俞祖范、杜景林、廖舜德、但澤義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6《152自行炮車振動測量與分析》及《坦克裝甲車輛振動研究》江近仁、尚久銓、趙   威、陸欽年、楊連弟、席靜珠、付正心、張維華、孫曉明、徐曾標、孫桂綿、周四駿、高學偉、郝  玉、杜美琪、楊楚泉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二等1983
77汶川地震中小型水庫震害現(xiàn)場調(diào)查及預測和評估方法景立平、陳國興、李永強、梁海安、高洪梅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三等2018
78強震動數(shù)據(jù)處理共享技術與軟件于海英、周寶峰、解全才、李山有、馬  強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三等2017
79強地震動的近場效應及場地特性識別研究溫瑞智、胡進軍、任葉飛、公茂盛、劉啟方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三等2016
80地下結(jié)構(gòu)地震反應分析方法及應用研究劉如山、李小軍、鄔玉斌、盧  滔、彭小波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三等2010
81數(shù)字強震動觀測技術李小軍、周雍年、盧大偉、周正華、溫瑞智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9
82哈爾濱市軌道交通工程場地與既有地下結(jié)構(gòu)安全性評價薄景山、劉德東、劉紅帥、郭  迅、趙振東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8
83土層結(jié)構(gòu)對設計反應譜的影響薄景山、劉德東、劉紅帥、吳兆營、齊文浩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7
84橋梁性能檢測系統(tǒng)研究楊學山、侯興民、韓  煒、廖振鵬、楊巧玉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5
85強震動觀測臺網(wǎng)(陣)的維護管理及數(shù)字化改造周正華、周雍年、金  波、吳惟廉、任增云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5
86強震及工程震害資料基礎數(shù)據(jù)庫崔  杰、于海英、張令心、謝禮立、周雍年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4
87地震模擬振動臺試驗縮尺模型一致相似律及其應用研究張敏政、郭  迅、孟慶利、戴君武、陳惠民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3
88新的強震數(shù)據(jù)處理與管理系統(tǒng)研究于海英、謝禮立、胡成祥、周雍年、李山有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3
89地震損失評估方法研究林均岐、郭恩棟、溫瑞智、趙振東、王東升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2
90地震災害損失預測研究成果的推廣與應用尹之潛、趙  直、李樹楨、賈相玉、楊淑文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2
91大慶葡北油庫—哈爾濱煉油廠輸油管線穿越松花江巖土工程勘察馮志仁、廖  健、劉志剛、薄景山、王紹博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2
92震害調(diào)查與研究—包頭西6.4級地震震害孫柏濤、李樹楨、楊  發(fā)、趙  直、茹繼平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2001
93水平配筋砌體房屋抗震性能與應用研究夏敬謙、丁世文、崔際楓、黃泉生、熊立紅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9
94結(jié)構(gòu)非線性地震反應和可靠性分析研究孫景江、趙衍剛、張令心、陳君嬌、江近仁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9
95海底地震動估計中若干力學問題與力學方法的研究朱鏡清、周  建、李金成、黃世民、賈相玉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9
96建筑結(jié)構(gòu)和隔震結(jié)構(gòu)的地震可靠性分析研究洪  峰、王前信、江近仁、王允紅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9
97冰荷載的實驗研究蔡之瑞、孫柏濤、金德印、孟憲義、李金驥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7
98建筑結(jié)構(gòu)基底隔震和被動控制研究張敏政、趙  威、丁世文、郭  迅、翟  桐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7
99場地土剪切波速度剖面測量方法的研究黃振平、楊學山、崔建文、廖振鵬、陳汝彬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7
100強地震動時空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金  星、廖振鵬、薄景山、張明宇、丁海平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6
101地震波場分析的有限元—透射邊界的頻域方法楊  光、廖振鵬、楊吉生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6
102RDZI-12-90型強震儀王家行、呂尊子、劉長江、胡振榮、史令希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5
103高層建筑多維地震反應分析方法和高層大板結(jié)構(gòu)抗震性能研究尹之潛、李樹楨、孫士軍、楊淑文、朱玉蓮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5
104若干樁基動力問題的研究趙振東、付鐵銘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5
105模擬結(jié)構(gòu)與介質(zhì)接觸面的一種新的力學模型的開發(fā)與研究趙振東、高偉建、丁兆奎、熊建國、龔振鵬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4
106太原鋼鐵公司架空管線抗震安全性評價報告馮啟民、蘇從柏、王前信、熊占路、朱鏡清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3
107電站鍋爐構(gòu)架抗震設計研究李樹楨、尹之潛、程豐淵、余志每、李云林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3
108地震勘探可控震源的震動效應試驗研究邱玉潔、鄒柄耀、劉振河、陳懋恭、王云劍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3
109結(jié)構(gòu)動力學在生命線工程抗震分析中的應用王前信、朱鏡清、董  剛、李宏男、陸  鳴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2
110公路橋梁抗震設計方法的研究何度心、黃龍生、謝禮立、周雍年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2
111剪切波速判別液化勢的機理和應用石兆吉、郁壽松、豐萬玲、王承春、張志毅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2
112地震作用下的海洋平臺試驗研究尚久銓、楊連弟、趙  威、單文秀、付正心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1
113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齊霄齋、張雪蘭、羅學海、韓素英、田洪清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1
114多層砌體房屋震害預測專家系統(tǒng)楊玉成、李大華、楊雅玲、王治山、楊  柳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1
115地模臺數(shù)字控制和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的引進、消化和開發(fā)劉永昌、趙  威、黃浩華、高亞民、張偉林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90
116地表沖擊荷載下土中箱形結(jié)構(gòu)反應分析與設計方法的研究熊建國、高偉建、丁兆奎、龔振鵬、沈慶良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9
117模糊數(shù)學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劉貞榮、黃崇福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8
118核爆動載作用下地基承載力的研究門福錄、李樹樓、王德潤、高偉建、何啟智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8
119二灘水利開發(fā)可行性研究—高拱壩抗震分析羅學海、陳達生、蘇士功、白桂泉、黃萬春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0唐山強震實驗臺陣及近場加速度記錄彭克中、李沙白、謝禮立、吳維廉、于書勤、杜美琪、趙素芳、安艷茹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1磚房抗震性能的足尺模型試驗研究夏敬謙、陳懋恭、楊玉成、丁世文、張培珍、白玉林、龐士榮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2GZ-1型共振柱試驗機張占吉、何啟智、石兆吉、王德潤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3RLJ-1型差容式力平衡加速度計王家行、韓玉玖、張  瑩、劉盤珍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4混凝土壩原型振動試驗羅學海、劉  達、朱  葳、首培烋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5人工透射邊界的研究及其應用廖振鵬、楊柏坡、袁一凡、黃孔亮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6樁基沖擊振動效應分析楊升田、龔振鵬、丁兆奎、沈慶良、王計春、劉玉璞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三等1986
127MJ型微振加速度儀黃振平、楊學山、韓玉玖、王紹榮、劉盤珍、張  瑩、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5
128《厚壁結(jié)構(gòu)計算手冊》曹志遠、楊升田、郭  琳、席靜珠、張躍勤、沈慶良、劉宗賢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29計算技術的改進與推廣劉貞榮、杜瑞明、賈相玉、李云林、陶貴源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01.5t單項水平電液振動臺改裝設計研制和試驗陳文平、劉學義、李永森、龐士榮、徐文德、鄭國榮、黃浩華、崔志文、呂同生、吳興和、丁世文、高維梅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1唐山大地震震害經(jīng)驗總結(jié)章在墉、劉恢先、胡聿賢、陳達生、王前信、齊   心、尹之潛、朱繼澄、連志勤、夏敬謙、程志萍、瞿世漢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2上部結(jié)構(gòu)與彈性半空間共同作用的研究廖振鵬、楊柏坡、袁一凡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3結(jié)構(gòu)振動和地面運動的反演計算方法胡聿賢、謝君斐、石兆吉、朱鏡清、朱  莉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4橋梁振動的試驗與計算分析何度心、高金英、羅學海、朱  葳、謝逢萱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5橋梁震害資料匯編黃龍生、羅學海、何度心、王前信、朱  葳、孫述臣、常世龍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6火箭推力筒在實測中的應用周四駿、王云劍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7在地表沖擊波作用下淺埋框架的動力反應熊建國、宗福開、張躍勤、許貽燕、韓英才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8彈塑性波傳播的有限元解法和非正交級數(shù)解法蘇士功、倪菊芬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39701型拾振器和放大器黃浩華、白樹津、林蔭琦、田惠蘭、韓一柯、漆桂芬、龔振鵬、黃國華、王曉春、顧東之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40同步起振機劉  達、熊占路、李貴寶、郝宏偉、欒福順、崔  喜、吳沛云、張自強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41含水地層中的地震波傳播門福錄、杜瑞明、房  旭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42爆破地震效應的分析郭玉學、于雙久、李沙白、胡成祥、白桂泉、趙素芳、王鐵華、于書勤、邵   丹、劉清節(jié)、杜   敏、關維國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43在循環(huán)荷載下屈服強度和永久變形速率張克緒、王治琨、高秀蘭國家地震局科技成果獎三等1983
144高層建筑地震損傷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王   濤、王   載、張錫治、黃世敏、解琳琳、毛宗原、嚴加寶、王嘯霆、種  迅、孫江波、萬金國、劉謙敏、尚慶學、陳  晗、楊參天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2022
145核爆動載作用下地基承載力的研究門福錄、李樹樓、王德潤、高偉建、何啟智、張占吉、張志毅、丁兆奎、周四駿建設部人防工程科技成果獎二等1991